搜索

从历史走向未来,这就是济宁的气质!

发表于 2025-04-05 04:53:50 来源:精华新闻网

千年运河潺潺流淌,滔滔汩汩作为运河上璀璨的明珠城市济宁目睹了商贸的繁荣、时光的流转也孕育出通达四海、崇文尚礼的城市风范而今济宁紧握“运河之都”这张耀眼夺目的城市名片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时代的潮头济宁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济宁,一座与“水”休戚相关的城市济宁之称,源于济水济宁之兴,缘起于京杭大运河公元1271年,元朝定都北京为了解决都城的物资供给元朝依旧沿用了历朝历代倚靠的“漕运”舍弃了隋唐运河的老路不再绕行洛阳,而选择裁弯取直最终成就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济宁因“居运道之中”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区”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带同时,这里又是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水脊”所在地为了平衡水位,济宁修建了众多的水闸由于水位落差大、闸门众多船只等候过闸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有的航船到了济宁后便就地卸货并将货物转运到其他地方济宁也成为连南贯北的重要客货交汇之地和“漕粮运输的中继站”南达江淮,北接京畿济宁一跃成为齐鲁大地的繁华都市“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元、明、清均在济宁设督理运河河务的高官和最高漕河管理机构“运河总督河院署”济宁也因此享有“七十二衙门”之称和“运河之都”的美誉到清朝乾隆年间济宁的主要街道上车铺面坊、鳞次栉比商会衙行,竞相争市特别是南门里和运河越河两岸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济宁,这座地道的北方城市也被人亲切地称为“江北小苏州”大运河浇灌了经济命脉和民生命脉唤醒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河流和大地运河深深刻入了济宁人的基因塑造着城市的格局也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放眼世界开了一扇窗古水焕新生“黄金水道”涌流不息一线通南北,往来天地间大运河按着千百年来的节奏从人们身边流过千帆历尽,沧海桑田却也不乏时代的新兴气象时光翻页到现代济宁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明确提出将“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列入事关济宁长远发展的“九大战略”之一聚焦“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的目标做大做强港航物贸,深度挖掘产业资源推进“航道网、港口网、物流网、产业网”四网合一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为内河航运的绝对主力2023年,在大运河畔一座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拔地而起它是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一组组电池取代燃油,成为船舶的动力源泉至此,千年运河有了“绿色引擎”2024年9月9日上午随着一声火车鸣笛声响起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龙拱港作业区至此,铁路货物可直接“下水”水路货物也可直接“上岸”运输济宁港航龙拱港铁路专用线的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新兖铁路和京杭运河实现铁水联运成为济宁市又一个“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历史的苍穹下运河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芳华如今,我们伫立在运河古道重新审视这条流淌数千年的人工河流围绕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济宁优化培育区域新质生产力从济宁港出发向西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直达“长江经济带”向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向北沟通“环渤海经济圈”构建起“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全国性互联互通大通道港航业已成为济宁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1-9月份济宁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7417万吨同比增长43%集装箱吞吐量29.8万标箱同比增长105.1%稳坐山东省内河航运“第一把交椅”物流贸易网络覆盖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等12个省区市、100多个城市如今的运河两岸花草的芬芳沁人心脾人们呼朋唤友,三两成群沿着堤岸骑行、散步孩子在草坪上肆意奔跑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飘摇等到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向广袤水面,那一刻浓厚的运河文化与惬意的生活气息得到了完美融合近年来,济宁大力整合全市大运河文化、旅游及文物资源,深挖大运河文化价值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让历经沧桑的大运河重焕生机让流淌千年的文脉浸润百姓生活河水悠悠,润泽千年从过去时光里的舳舻千里、帆樯如织到现实图景中的物阜民丰、水清岸绿大运河依旧生机澎湃在历史的浪潮中奔涌向前,流向未来来源:济宁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机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文章排行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从历史走向未来,这就是济宁的气质!,精华新闻网   sitemap

回顶部